「天信天文臺」走在全國高中的天文教育實作的前線。(中一中提供)
【記者廖珮翎/專題報導】人潮洶湧、鬧烘烘的北區一中商圈裡,有誰能想得到臺中一中校園裡藏著一座「天信天文臺」。
臺中一中鼓勵科學探索精神與推動科普風氣,在民國92年規畫興建景賢樓時,同時著手規劃天文臺和星象館,後因天文臺和星象館內的望遠鏡等儀器,皆貴重且精密的教學設備,曾一度因政府經費困難而延宕,然而熱心的學校退休主任廖天才,戮力連繫學生和校友,齊盡心力,回饋母校。
校友前力美集團董事長鍾信勇,感恩廖老師過往的提攜教導之恩,慨然捐贈一千多萬元,提供天文教學之用,使得「天信天文臺」設施與教學順利推動。
中一中校長陳木柱補充道,天文及地球科學教學需要精密且完善的設備,需要龐大經費支持,感謝廖天才老師及鍾信勇校友的促成,才得以圓滿推動,為記錄這份珍貴的師生情,天文臺結合兩人的名字命名為「天信天文臺」。
現則改由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臺中一中教育基金會共同支應相關經費,期望一中學子能多多傾聽來自宇宙太空的訊息,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
天文實作課程、多元選修
天信天文臺推動天文教育多管齊下,全國首創編撰「天文觀察護照」,讓高一學生能配合地科老師在地科課程天文單元使用,並做為天文觀察紀錄與學習的範本。
開設天文類的多元選修課程「星空案內人」,以不同的天文面向為主題,帶領學生實習操作,透過專業天文設備拍攝取得天體影像,現場指導影像處理,加以詮釋所見之物,讓學生認識天文臺大型望遠鏡的操作實務,對各種天體奇特之處有更深的領悟;課堂上並挑選與導讀天文新知,且帶領學生自製簡易天體運行相關紙模型,使天文課程的內容元素更豐富多樣。
天信天文臺去年在臉書成立紛絲專頁「城市裡的星光 臺中一中天信天文臺」,成為天文臺主要活動公布平臺,供校內外學生第一時間掌握活動消息,增加學生參與頻率與天文臺的曝光率。
在以上課程以外,另有採預約制的進階天文臺實作,例如行星觀察拍攝與後製、恆星光譜觀察與觀念等,走在全國高中的天文教育實作的前線。
校外天文推廣活動
當有明顯的重要天象事件,如104年的月全食,天文臺藉由40公分大口徑望遠鏡的力量,送出月全食直播影像,讓大眾可透過Youtobe在線欣賞,直播影像甚至支援了當時天候不佳的臺北天文館,發揮中部地區性天文臺角色。還有引起全國熱潮的超級月亮,在天信天文臺就看得到。
當外賓與友校到訪一中時,天信天文臺經常是受指定要參與的課程和地點,曾有一中姐妹校駒場高校、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培訓團等,都指名要看天文臺,即便天文觀測實作是要夜晚才能進行,仍不減其想了解一中推動天文教育的要領。
天文臺助理王嘉輝指出,每個學校都有很優秀的學生,但不一定每校都能有天文臺。基在資源分享立場,且為吸引優秀學生,以及對國中小的天文教育支援,天信天文臺的存在不只為中一中,更扮演起地區型天文臺的重要角色。
天文臺每年會舉辦國中生假日天文科學營,以實作為出發點,帶領國中生有機會以完整、接續式課程接觸天文,成效非常不錯;本學期在居仁國中特教組努力規劃之下,邀請王嘉輝老師到校授課,也首度在國中端有了整學期的天文課程。
路邊天文 不分年齡共學
天信天文臺與一中天文社同學合作,藉由每季與特定天象的機會,如太陽黑子極大期、月食、金星盈虧等等的機會,將天文望遠鏡搬至校門口,在夜間舉辦「路邊天文」活動,免費對外開放,民眾不分男女老少皆可以參加,擴大天文參與及交流層面。
曾有香港遊客來臺中逛一中商圈,路過一中校門口,看見人潮聚集便上前觀看,發現是高中校園天文臺對外舉辦的天文觀察科普活動,非常驚喜,興趣勃勃地一起參與。
中秋節將至,且適逢土星、火星等仍在星空中共舞,天文臺與天文社共同將於9/18 (二) 和9/19 (三) 晚間6點30分至8點30分,於校門口內圓環,舉辦「月與行星路邊天文」活動,歡迎各界前往共賞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