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走入美術班和談話,學生們在黑板上繪圖歡迎。(台中一中提供)
【記者廖珮翎/專題報導】有句西洋諺語說「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As is the principal, so is the school.)校長是教育政策的執行者、學校的靈魂以及重心所在,其領導品質深深影響學校的辦學品質。校長是學校經營的關鍵人物,其言行舉止,乃至於思維理念,都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學校的教師、學生、家長和校友,以及與社區的互動關係。
然而「校長」這個名詞對於高中生而言,似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大多時候都是在重大場合,聽到校長勉勵,看到校長頒獎,天天在校園裡看到這個人巡堂,但除了打完招呼「校長好」之後,卻又鮮少對話。
台中一中拉近了校長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由校長陳木柱和同學面對面近距離對話,陳木柱身兼多元角色,從校長變身人生導師、心理醫生和偵探,另類協助不同類型學生遭遇的各種人生課題。
進入高三各班勉勵 激發潛能
學期初始,高中生進入了不同階段,對高三學生來說,更是邁入指考的倒數階段,所以剛升上高三的學生,心情變化很微妙,「我要考指考?還是拼學測?」「我高一高二成績不怎麼樣,高三衝刺來得及嗎?」「我要滿足自己的渴望?還是聽爸媽的話?」高三生內心的矛盾有這麼多,導師們煩惱著該怎麼讓學生定下心來。自5年多前校長陳木柱來到台中一中,開始走入高三每一個班級,和學生近距離接觸。
陳木柱指出,每個班級的屬性和特性不同,學生的類型也不同,走入班級和學生們談話,事前其實要做非常多的功課,平常也要經常和班導了解班級風氣和個人表現,才能聚焦和該班級要談話的內容;舉例美術班和科學班來說,他們考試的戰場不同,應戰的戰術和時程也不同,必須授以適切的內容,才能引發學生發揮潛能。
陳木柱更點出了和高三學生談話的技巧,那就是「談話的時間和效果,成負相關」,也就是說,談得精簡扼要,效果愈好;反之,講得愈囉嗦,效果愈差。
高三導師們回饋說,校長利用早晨上課前的10-15分鐘,走入班級談話實施多年下來,學生反應熱烈,學生們不只不會藉故缺席,反而還會特別全員自動準時出席,足見校長的功力和魅力。
關懷學生 與原住民學生一起歡唱
台中一中每年錄取約21名原住民學生,3個年級加起來大約有63位學生, 他們來自泰雅族、布農族、排灣族、阿美族、賽德克族、卑南族、邵族 和太魯閣族,學生平日寄宿學校、假日再行返家。
陳木柱到台中一中後,發現原住民學生的身心靈需求,不僅在課業及生活上的照護,更需充分了解原住民學生生活需求及在校務需要的協助,陳木柱說,原住民學生個性其實非常熱情可愛,但是他們進入中一中,認識了各方好手,打開了眼界之後,反而顯得含蓄了不少,一定是心裡有了新的變化和想法。
所以為了更完整了解原住民學生在校的學習狀況,同樣自5年多前起,由校長與教務主任、學務主任及輔導主任與相關組長組成團隊,舉辦校長與原住民學生有約活動,校長和師長透過面對面的分享與交流,讓同學充分表達在學校環境適應、課程及生活的問題,達到雙向溝通的目的,做為改進原住民學生教育服務的方向。
此外,除了校長和師長的關懷溝通,也透過與原住民學生有約活動,讓學長與學弟彼此認識、熟悉到交流,達到族群向心力的凝聚,課業在的切磋與激盪中獲得進步,同儕彼此鼓勵,陪伴彼此心靈穩定成長。
陳木柱還說,不只教學方式要因材施教,其實「和學生約會」的型式,也要因材施教,原住民學生熱情又大多擅長唱歌,所以他們約會的時候,由家長會贊助大家可以邊吃飯邊唱歌,有的還自彈自唱演出,學生不再ㄍㄧㄥ了,放開懷紓壓又抒心,鼓起勇氣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諮商高手就在校園 歡迎到校長室預約
學生在校最常接觸的是「班導師」,在家則是「家長」,偏偏中一中學生聰明又愛搞怪,偶有個案惹得班導師和家長不知如何是好,他們也會向校長吐苦水,請校長幫忙想想辦法,這種時候陳木柱就會接受委託約學生來校長室聊聊。
陳木柱說,和學生們聊天時絕不是馬虎做做樣子的,自己絕對是「有備而來」的,事先早已做好資料蒐集,平常勤作筆記,了解該學生的各項狀況,再引導學生釐清卡關的地方,讓學生自己說出來。
家長曾問校長和孩子聊了些什麼,讓孩子彷彿痊癒了,陳木柱說「只是對症下藥」而已。
問起談話效果如何驗收?陳木柱說,其實都寫在學生的臉上;學生把痛苦留在校長室裡,眼神充滿希望和信心走出去。到班談話也是一樣,走完高三班級一趟,從學生的神情,幾乎已經能預測學生考試表現如何,多年來屢屢得到印證。